在过去的2年中,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们都默契地达成了一致:智能语音助手将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个风口,智能语音助手之间的竞争是“平台”、“生态”与“入口”的竞争。这种竞争激烈的大战中,“召唤”竞争对手的AI却忽然变成了潮流。
例如,亚马逊旗下智能语音助手Alexa和微软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可以互相召唤,并使用对方的技能;用户可以对Siri说“OK Google”来唤醒手机中的Google语音助手。近日,继小米宣布与微软达成合作、小米手机和全线智能音箱上线“召唤小冰”以来,华为与微软也宣布展开在人工智能语音助手领域的深入合作,华为智能音箱及手机将解锁“召唤小冰”能力。/
互相开放端口、召唤对方AI,当下还难说是不是明智之举。一些是相互分享流量红利,一些是抱团取暖,一些是制造出来噱头,每一对合作的AI背后都有着种种背景和原因。
Alexa 联手Cortana,抗衡竞争对手
去年,亚马逊和微软就 Alexa 和 Cortana 进行了合作。Alexa 和 Cortana 进行跨平台连通之后,Cortana 的用户,能够召唤 Alexa 并使用 Alexa 的逾 20000 项技能。而Echo 或其它 Alexa 设备的用户,能够召唤 Cortana 使用微软 Office 的一系列办公功能。考虑到亚马逊和微软的现状,竞争下去未必就是最优选择,而联手很有可能是为了和Google与苹果抗衡。对于用户来说,毕竟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是万能的,己方产品的不足,或许正是对手产品的强项,所以合作起来,让语音助理各自发挥所长相辅相成,才能给用户带来切实的好处。不过,这两个同样定位为“个人助理”的AI却面临着功能撞车的尴尬局面:既然两个AI都能定闹钟,为什么要多加一步召唤另一个AI?
Siri召唤Google助手,被竞争对手“利用”
前不久,iOS 12为Siri带来了一项名为Shortcuts(捷径)的新功能,用户可以在第三方应用程序或“设置”应用程序的Siri部分内创建相应App的Siri命令,以执行特定任务。但没想到这个快捷命令被竞争对手Google助手“利用”了一把:iOS版Google助手新增了支持Siri的Shortcuts(捷径)功能,只要用户创建相应的Siri命令,就可以对Siri说“Hey Siri,OK Google”来开启Google助手。Google 助手作为 iOS 平台上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应用,用户需要去 App Store 上下载它,就是其很难和 Siri 竞争的原因之一;Siri 是 iOS 的原生服务,无论用户是否了解智能助手,都会接触到Siri。更重要的是,Siri 深度集成于 iOS 之中,这意味着即使它目前功能性上没有 Google Assistant 那么多样,仍然能够实现对 iOS 硬件和软件的控制。因为 API 的限制,Google Assistant 目前无法让用户访问 iOS 设备的大部分原生功能,比如设置闹钟,飞行模式,请勿打扰等等,即使利用了Siri的Shortcuts(捷径),它受到的限制还是太多了。
召唤微软小冰,互补更大于竞争
微软小冰与华为、小米的合作更像是互补。智能中控设备最关键的,还是看它是否“聪明”。这个聪明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二是能够理解你的情感诉求。许多语音助手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第一层面的“聪明”,按要求完成特定的任务;而第二层面的“聪明”则这意味着智能助手要与用户有情感交流。
情商是微软小冰诞生以来一直在培养和追求的目标,她的IoT方案明显也不同于其他智能语音助手。小冰首先追求的是自然的人机交互:在情感计算框架的基础上,小冰拥有全双工语音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创造能力。其中,全双工语音技术让小冰有更接近于人类的对话方式,只需要一次唤醒,小冰就可以和用户连续对话,将语音交互的自然度推进到全新层次。而人工智能创造让小冰可以完成一系列基于文本、语音、图像的创作;例如,只需要告诉小冰孩子的名字,小冰就可以创作一系列以孩子为主角的有声童话故事,并自动选择合适的声音把故事娓娓道来。
根据IDC 2018年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华为(包括荣耀)手机以24.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小米手机则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根据Canalys 2018年Q3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报告,小米智能音箱以32.7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位,以此估算,中国已有超过1/3的手机和智能音箱可以召唤小冰,她没有一款硬件,却通过合作伙伴平台一跃成为中国最大智能语音助手。
或强调音质,主打音乐功能,或强调内容,接入新闻、听书等内容平台,或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连接智能家居的生态链……每个音箱都在竭尽全力寻求用户的青睐。一个音箱装下两个AI的做法更像是智能音箱们为了寻求生存所做的革命,毕竟一个还没有变成刚需的产品,不好玩一点怎么行呢?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