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导读:《延禧攻略》用“冰心”刻画了一部“非遗”历史长卷。
“《延禧攻略》画面真的大气,一眼就喜欢上了!”
“剧里面的很多小件儿都特别精致,一看就很用心。”
“能从剧中看到挺多非遗元素,也贴合了现代用户的审美”......
以上,均是《延禧攻略》刚刚开播之初社交媒体上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是笔者对于剧作的第一印象。从作品开篇伊始在场景方面展现出的庄严肃穆中,我们便能看出区别于过往的古装作品,《延禧攻略》所传达出的历史感。
在这其中,《延禧攻略》风格的转变尤为关键:以更加贴合历史的改编、对场景道具更为细腻的考究,以及结合历史,贴近时代的细节呈现,均使作品拥有了更多历史元素。而剧中对大量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有机使用和融合,也似乎预示了一种新的宫廷古装剧风向。
贴合历史
《延禧攻略》是一部非遗文化长卷
此次,《延禧攻略》为了在视觉效果上贴合乾清的风格,对于乾隆年间的场景、人物造型、配饰、器具等一系列道具进行了精雕细琢,尤其是剧中出现的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借鉴,如高贵妃最为擅长的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单”的昆曲在清朝广为流行,而此次在《延禧攻略》中通过高贵妃表现,一是对时代进行了精准贴合,二是对这项独领了中国剧坛近300年的剧种进行了传承与发扬。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艺术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剧中有所展示。而体现在人物的服装设计上,作品还同时表现了要求构图、用料、针法等各个方面,在绣的方法上讲究慢工出细活,呈现的绣品需平、光、齐、韵、和、顺、细、密的京绣工艺,以及“打籽绣”、“盘金绣”、“盘绳绣”、“珠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领衔的古法刺绣制作工艺。
同时,作品也参考史料对服饰与装饰进行了等级上的分类,这也使作品中的人物单单从外观上便可看出性格特点与在宫中的地位。
剧中的部分刺绣展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剧中出现的缂丝工艺,作为从宋朝以来皇家的御用织物之一,缂丝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而此次在剧中通过缂丝团扇也有所展示:例如太后所握团扇仿制了清朝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高贵妃所用之扇则仿制了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想必用户也会在惊叹之余对传统文化的精致与华美俊秀产生更多的自豪感。
太后与高贵妃的缂丝团扇
此外,从之前曝光的一组剧照看,之后的剧情中我们还将会看到汇聚了我国古代工匠智慧,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技艺。
而作为首部将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带到用户视野的影视作品,《延禧攻略》通过对于“打树花”这一充满中华传统特色、又贴合现代用户欣赏水平技艺的展现,即有可能在故事中标志着剧情走向关键节点,又向大众展示和传播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非遗文化。
与此同时,《延禧攻略》还展示了诸多中华传统工艺文化,如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点翠,用此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剧中皇后、高贵妃等人所戴配饰多为点翠发饰(制作原料翠鸟本身是保护动物,出于环保剧组买了人工毛,一点点染色、一根根粘贴进行加工)。
备受网友关注与讨论的“小两把头”发饰,因为需要本人的头发梳成,所以无法配戴量重的金银首饰。而这也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符合清朝中期皇宫生活提倡节俭的风格。据史料记载,直到乾隆时期,富察皇后也仅仅配戴通草,以此来敦促宫中后妃节俭为本。
第一集便在选秀中展示出的“一耳戴三钳”,是说满族妇女要在每只耳朵上扎三个孔,带上三只耳环。如果仔细研究过去满洲贵妇画像,随处可见一耳戴三钳的样式。而从《延禧攻略》剧照以及前几集的播出中可以看到,剧中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做到了“一耳戴三钳”,且佩戴的都是当时宫中女子流行的式样:“大多为珍珠,每串两颗,用金片间隔,上端饰金钩。”
物如其人
传统文化元素成人设点睛之笔
除去前面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延禧攻略》之所以取得了如此之高的口碑,还是凭借着自身精彩的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尤其是对于宫廷戏而言极为重要的人物塑造,更是成为了用户追捧的焦点。
浮世绘版海报
并且值得称赞的是,《延禧攻略》并非单纯的通过故事塑造人物,而是跳出过往道具与服装等只能作为点缀与布景的处理,将人物塑造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甚至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例如剧中母仪天下,与皇帝感情甚好的富察皇后,美术指导栾贺鑫就从众多描绘富察皇后性格的词汇里提取出了“端庄、温婉”等性格特点并进行发挥。譬如以“玉”为主基调,设计的皇后寝宫长春宫,并且搭配酒红色万字纹墙纸,明黄色幔帐,流苏等将场景的大色调锁定,便将其“温婉”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剧中的“反派角色”高贵妃,则是将嚣张跋扈、争强好胜的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她所居住的储秀宫,也极尽张扬之能事:无论是充满乾清元素的鎏金珐琅瓷瓶、琉璃灯罩、暗花罗帐、万字纹雕花还是大面积的通景画实体结合、木质月洞隔断、墨绿酒红的撞色加上描金线的勾勒点缀,都在不失华贵的同时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
光是储秀宫单面的岫玉雕花背景墙,制作起来就耗时2个月,虽然这对拍摄周期来说是个不小影响,但剧组为了贴合清朝广泛使用岫玉的风貌,还是找来了传统手工艺家进行制作。
与此同时,擅长昆曲的她也总能通过“如怨如慕、如泣如慕”的表演讨得皇帝欢心,而之后也将会在西暖阁上演“绝唱”,角色的终结也通过影视剧的艺术从人生的终结延伸为在后宫“舞台”的谢幕,起到完整戏剧表现的效果。
另外剧中的乾隆皇帝相比之前的同类型剧也跳出了“套路”,皇帝不再是过往严肃、缺少思考的脸谱化形象,而是通过“弹幕式”的调侃,以及与富察皇后令人艳羡的感情线,同样成为了用户讨论的焦点。
作品也通过对皇帝寝宫养心殿的布置,在对历史进行了贴合的同时,再度让用户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剧中,正殿陈设以皇家的黄色为主,铺五爪青龙地毯,画饰多用梅、兰、松、竹、菊,西暖阁陈表大量御笔书法以昭示来兹,体现了皇家威严和乾隆勤政爱民的执政理念。
对于众所周知的清代因马背上得天下注重骑射,剧组也启用了大量书籍环抱一椅、一弓、一剑,体现了乾隆能文善武这一细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主魏璎珞,其一路“扶摇直上”的宫闱“晋级之路”在剧中也通过服饰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例如做宫女时,她的服装往往选用麻制,而后进阶成妃子时,服装则全部采用丝制。不但体现了作品注重细节的品质,更展示了那个年代宫廷服饰的多样性。
与此同时,结合之前曝光的剧照与已经播出的剧情看,魏璎珞服装的颜色似乎也预示着人物性格的变化,尤其是在成为妃子后,她的服装颜色从之前的素色转变为了深沉的蓝黑,似乎代表着这位从一开始便出人意料的女主角慢慢走向了成熟。
展现作品品质
爱奇艺传达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诚如之前所介绍的多个层面,《延禧攻略》通过对于剧作整体色彩的改变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传统文化庄重大气、简约又不简单的实质美感,也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实近些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博物奇妙夜》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以及《故宫淘宝》的热卖,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年轻用户喜爱。
而《延禧攻略》此番采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也体现了作品与播出方爱奇艺传播与传承中华历史文明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之前屡次提到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与传播,一方面整体提升了剧在观感上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演员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更容易带入到剧情当中。
最重要的还是在传统文化急需发扬与传播的当下,《延禧攻略》独具匠心的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手工技艺、民俗民风的展现,体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而立志于发展、传播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爱奇艺,也在通过完整布局青春题材,传递正能量价值观的同时,吸附了《延禧攻略》这类立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完成了对于价值观输出的整体布局,起到了积极地社会作用。
从这方面看,《延禧攻略》的热播不仅是对剧方匠心精神的反馈,也表明爱奇艺作为主流视频平台,更有着传递主流价值观、传承文化的初衷。
由此可见,性格各异的人物与反套路的女主自然是用户追剧的关键,但年轻用户对于其中真实历史元素和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追捧和喜爱,也是对作品不计时间与成本的匠心制作给予了最大肯定。从这方面来看,一部影视剧作品能否留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
免责声明: 楚天新闻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 楚天新闻网
唯一域名 cttidin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