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7月26日,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了“文化+金融”专家内部研讨座谈会。中央政策研究室、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围绕文化产业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资本助力新文旅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金融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系列探讨,座谈会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主持。
落实前期工作引进文化金融“活水”
据悉,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事业单位,从2016年开始探索“文化+”跨界融合并试行政产学研一体化方式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两年来,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以“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围绕“互联网+”、“文化+”,以课题调研切入,启动首批8个中国文化旅游融合特色小镇的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经验积累,同时《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创建模式与评估标准体系构建》调研课题也在推进当中。
孔蓉介绍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三年期规划,将由“文旅中国建设工程”、“精读中国工程”、“中国故事工程”三个部分构成,互为支撑、形成体系,通过课题调研、试点模式、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公共服务、宣传推广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018年已正式启动国家财政立项的“文旅中国建设工程”、“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蓝皮书”撰写、国家文化智库课题研究、文化和旅游部系统调研课题等专项工作,并筹备举办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高峰论坛”等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工作。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整体工作在有计划和有重点地推进中,下半年将加强对新形式的调研,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加大力度,在创新意识和试点推进力度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主要针对去年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找有效路径和解决方案。“文旅中国建设工程”负责人董菁介绍,在今年“文旅融合”深入发展时期,如何进行“文化+金融”的创新,由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化成文化新经济效益与国家文化战略价值等成为核心探究方向和工作实践的重要目标。
献计献策探讨文化金融创新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进一步就诸如引进境外资金、文旅基金组建、PPP模式等文化金融创新实践提出建议。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魏鹏举针对文化金融实践中评估标准问题发表意见,他表示文化金融创新的难点在于非标文化产业的突破,文化金融需要创造消费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首先要做到文化资源资产化,才能最终形成资产交易,诸如PPP模式可以解决资产投入与标准化问题,通过在有效监督管理中得以实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则认为,文化产业需要明确文化金融供给、文化金融需求、环境生态要素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国际化战略。财政部参会代表则提出了“建立文化特征为先,金融作为支持工具促发展”的建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研究员陈新平给出了“商业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的意见,并针对如何挖掘文化项目发表了看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参会代表认为,金融要做文旅产业的支撑,从而产生经济价值转化为GDP,并且产生文化扶贫、就业等社会效益驱动。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开创文化金融新模式
座谈会针对文化金融如何落地实践展开充分交流,结合迪士尼、熊本熊等对标进行全产业链投资模式的探讨,围绕知识产权到创意产业链再到旅游产业结合的方向,提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数字资源、艺术银行等丰富落地的创新实践方案,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下一步的“文化+”跨界融合试点工作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
座谈会结束前,孔蓉再次明确强调中心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事业、产业服务的角色定位,重点在于搭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型平台,通过推动“文化+”金融探索文旅母基金、地方扶持基金、发展基金及调动境内境外资金等金融策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地方文化资源转化能力,推动文化金融走上良性发展之道,助力文化新经济腾飞。
(责任编辑:李伟)